欢迎访问,广州苗木信息网!
App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再添3个新物种

发布时间: 2024-12-09 10:30:16   作者:   来源: 丹霞山管委会   浏览次数: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贾凤龙教授团队与韶关学院的贺爱兰教授团队,在丹霞山的探索之旅中,分别揭开了2个水生甲虫新种——陈氏佐藤淘甲、丹霞阿牙甲,1个蜘蛛新种——黑盾球蛛的神秘面纱。

截至目前,丹霞山已累计迎接了48个世界新物种的“落户”,其中包括24种植物、17种动物,以及7种菌物和微生物,共同编织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画卷。

向守护者致敬!甲虫界“迷你冠军”以陈姓命名

据贾凤龙教授介绍,此次发现的两个甲虫新种,皆是亲水性的小精灵,它们偏爱栖息在阴湿陡峭的崖壁之间。这两个新种由贾凤龙教授团队分别与杨圳明、梁祖龙等科研伙伴携手,在《ZOOTAXA》2024年10月的期刊上披露。

其中,陈氏佐藤淘甲,以其微小的身姿——体长仅1.2-1.4毫米,成为了目前甲虫界中的“迷你冠军”。佐藤淘甲属在中国原已知有5种成员,而陈氏佐藤淘甲作为丹霞山的独家代表,不仅填补了该区域淘甲类昆虫研究的空白,更以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守护者陈再雄的姓氏命名,以此致敬他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无私助力。

(陈氏佐藤淘甲标本图)

另一新成员——丹霞阿牙甲,同样以小巧玲珑著称,体长仅在2.1-2.3毫米之间。它拥有着独特的“身份证”——微网纹点缀的唇基、统一黄色的“大颚触角节”、九节触角以及四行鞘翅上的精细刻点。

(丹霞阿牙甲标本图)

科研人员通过细致入微的对比,发现其中叶顶端三分之一处并未如常般急剧收窄,而阳茎侧叶则在顶端三分之一处优雅地向内收缩,并圆滑地凸起,这些独特之处让丹霞阿牙甲得以独立成种,闪耀于甲虫世界的舞台。

贾凤龙教授还透露,丹霞山区域至今已迎来了8位水生甲虫新成员的加入,它们分别栖息于湿润的崖壁缝隙、山涧小溪的潺潺流水、水沟中的岩石堆,以及宁静的水塘之中。丹霞山丰富的水生环境,为这些甲虫小精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乐园。

甲虫们以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成为了昆虫学、生态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明星”,不仅推动了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更提升了人类对自然奥秘的认知水平。此外,它们还是生态教育和自然保护工作中的“小使者”,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黑盾球蛛:体长仅约2毫米的“微小奇迹”

而贺爱兰教授团队则在丹霞山发现了蜘蛛界的又一新成员——黑盾球蛛,这一发现为丹霞山的蜘蛛多样性再添一抹亮色,相关成果已刊载于《蛛形学报》第33卷第2期(2024年11月)。




(显微镜下的黑盾球蛛标本)

黑盾球蛛属于管蛛科盾球蛛属,体长仅约2毫米,小巧而神秘。这个属的蜘蛛生活环境多样,从阴暗潮湿的雨林到干旱的草原和沙漠,甚至树冠之上,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但更多时候,它们还是选择在地面的落叶层中安家落户。

贺爱兰教授介绍,目前全球已知的盾球蛛属蜘蛛已达25种(包括本次发现的新种),其中中国占有9种,多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广东则已知有2种。丹霞山此次发现的黑盾球蛛,无疑为该属的物种多样性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知的蜘蛛种类已超过5万种,而亚洲的蜘蛛数量在2023年底已达17095种,占据了全球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中国作为蜘蛛物种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知有73科6300余种,物种数量超过了全世界蜘蛛种数的十分之一。

丹霞山,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蜘蛛等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沃土。目前,丹霞山已记录的蜘蛛种类上百种,其中新种就有4个,包括丹霞呵叻蛛、丹霞华盾蛛、丹霞大斑蛛以及此次发现的黑盾球蛛。蜘蛛作为陆地上最为多样的捕食者之一,在生物防治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贺爱兰教授还表示,丹霞山的蜘蛛多样性不仅丰富而且独特,目前仍有大量已采集的标本等待着科研人员的进一步鉴定。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丹霞山生态系统的均衡与稳定,使其不愧为南岭山脉的“物种宝库”。未来,随着更多蛛形学专家的关注与研究,人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生物的特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丹霞区系”全新概念更新“红石公园”内涵与底蕴

得益于广东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专家团队深入丹霞山腹地,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项目启动以来,成果斐然,不仅发现了数十个动植物和菌物新种,更对丹霞山独一无二的地貌环境中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丹霞区系”这一全新概念,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丹霞山“红石公园”的传统印象。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构筑的丹霞生物区系将成为继丹霞地貌命名地之后的第二张极具全球价值的科学名片。

未来,“丹霞区系”将与“丹霞地貌”并驾齐驱,成为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吸引更多科学家的目光与关注,共同助力丹霞山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将这一张闪亮的科学金字名片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红利?长期以来,丹霞山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和品牌优势,打造了广东省第一个科普小镇,每年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科普日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参与人数十多万,显著提升了公众生态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理念。丹霞山先后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品牌。有效的科普教育工作促进了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保育。

2023年,丹霞山被列入中国49处国家公园候选地。目前,丹霞山管委会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在国家和省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深入有序开展地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科学价值论证,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不断赋能丹霞山科学名山建设,成为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典范。